首页 > 经营之道 >正文:

周建平创办海澜之家大起底

时间:2015-04-07 12:47:16    浏览量:447
安心加盟网讯: 用30万元起家,到如今身家超过200亿元,54岁的周建平用26年的时间缔造了一个庞大的财富帝国。历经波折最终在2014年完成上市的海澜之家,也将为其未来的财富增长空间埋下巨大的伏笔。

  在2014年中国家族财富榜上,周建平排在第13位。

  投30万元承包乡镇企业

  从新桥第三毛纺厂,到A股最大的服装企业,周建平这一步走了26年。

  1988年12月,在长江之南、太湖之滨的江南水乡小镇—江阴市新桥镇,周建平拿出开照相馆积累的30万元承包镇属集体性质的新桥第三毛纺厂时,他在 镇里立下军令状:钱,我来出;风险,我来担;企业办成了,是集体的;办砸了,就算我交的学费。当时,毛纺厂共有18名工人。

  1991年,周建平一次跟着朋友去当时刚刚崛起的杉杉西 服订货,发现精纺的需求很大,但那时全国所有毛纺企业都经营着特别红火的粗纺业务,周建平决定抛弃粗纺转型做精纺—一下子要从技术、设备、人才等方面投入 1000万元转做精纺,这让厂子里几乎每个人都无法理解。1994年,海澜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,这似乎证明了周建平决策的正确。

  着眼于“名牌、规模、人才”三大战略的周建平,使毛纺厂迅速壮大为国内毛纺业的后起之秀,并于1994年6月成立江苏三毛集团公司。1996年,三毛集团公司总资产达到55亿元,职工5000人,产销10亿元,生产规模和经济实力居国内同行前列。

  1997年,集团开始尝试着利用自身面料的优势,进军金融系统的职业装市场。“职业装销售没有应收款和三角债问题。”周建平做生意很精明。那时,他开始考虑品牌的问题,这是原来生产毛纺面料未曾深入涉足的领域。

  在他眼里,打造服装品牌非常简单,无非是“好的形象代言人+大量广告投入”。2001年周建平请梁朝伟做形象代言人,梁朝伟于是成了江阴和张家港老百 姓艳羡的“700万元人民币身价”的“梁天王”。 借投拍广告的机会,周建平不顾企业元老们的极力反对,把“三毛”改为“圣凯诺”。“有舶来品的洋气,感觉更高档。”周说。

  形象广告一推出,海澜就陆续收到全国各地经销商的电话,要求代理该品牌,但周建平却不改圣凯诺职业装的定位,只面对机构用户接职业装订单。表面上失去了大量零散消费者的客户群,却使海澜集团现金流有稳定保障。

  周建平造势,形式上的东西做得足足的,但心底里却清醒得很,哪些是给别人看的,哪些是自己要牢牢把握的。

  2001年,三毛集团公司更名为海澜集团公司。

  借壳上市成A股最大服装企业

  海澜之家的正式成立,要追溯到2002年。

  2002年年初,周建平按照往常惯例赴国外进行市场考察,这次他去的是日本。在日本期间,有两个日本服装品牌丰富的品种、大众化的价格、量贩式的自选购买方式给他留下了深刻了印象。

  回国后,周建平立即效仿这一模式,成立江阴海澜之家服饰有限公司。

  在经过紧锣密鼓的市场调研和品牌策划后,2002年9月,

  海澜之家第一家门店—南京中山北路店正式开业,这种全新的、自选式购衣模式为中国服装营销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。
  定位“男人的衣柜”让人们记住了海澜之家。每个卖场内,成年男性从上到下、从内到外、从正装到休闲所需的四季服饰一一陈列;传统“人盯人”的导购模式 被彻底摒弃,所有产品按品种、号型、规格分类出样,消费者根据导购图自主选衣,只有按响货架旁的按铃,才有服务人员来提供帮助。

在线留言
姓名:
*姓名不可以为空
手机:
*不是完整的11位手机号或者正确的手机号前七位
留言:
*留言不可以为空
本站为资讯展示网站,本网页信息来源互联网,本平台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,请用户自行与商家联系核对真实性。此次留言将面向网站内所有页面项目产生留言。
项目资讯
猜你喜欢